English

我赞成“换掉霍顿”

1999-11-03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编者:10月29日,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强的一届中国国奥队在上海结束了奥运之旅。次日,本报发表了题为“换掉霍顿”的观点性文章,在球迷中引起了强烈共鸣,雪片样的信件载着球迷沉重而又激越的心情,飞到了编辑部。今天,本报特刊出一位老足球人的来信,以此表达每一个关爱中国足球的人的心声。

我是贵报的忠实读者,喜欢“体育版”有见解的评述,很赞成贵报“换掉霍顿”的观点。

中韩之战,我也认为是输在教练身上。霍顿固执坚持的“长传冲吊”打法,在多次实践中已证明其片面性。须知,战术组合要因人而异,再高明的理论也应结合实际,否则只能成为空谈。可惜,霍顿的实践让我们失望了。

例如,中国队历来有“边路进攻”的传统,可在这次九强赛中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,相反,表现出来的却是边路进攻的疲软。把特长硬变成特短,颇令人难以理解。我觉得,造成这种状况,不是因为队员能力不行,而是霍顿缺少办法的表现。

从历史上看,中国队的“边路进攻”打法有过它的辉煌。1982年,我作为领队率中国青年队赴新加坡参加亚青赛时(当时的教练是高丰文、倪继德),在小组预赛曾遇韩国青年队。当时,韩国有两千多人的啦啦队,带着国旗几乎占了一面看台,气氛相当紧张。场上拼得也很凶,中青队有六人场上抽筋,这是少有的事。那场比赛关键一球是前锋李勇走边突破得分,奠定胜局的。比赛结束时,当地观众欣喜若狂,有人高呼“中国万岁”!

决赛时是对朝鲜队,加时赛打到5分钟时,中青队右边锋李华筠也是交叉到左边路得球传中,柳海光及时冲上一脚破门,使中青队六战全胜,获得东亚区冠军。这场比赛守门员傅玉斌被对方撞伤,下巴脱臼,因另一守门员李伟刚做完阑尾炎手术,无法上场,傅玉斌在医生为其复位后,忍痛坚持战斗,而且救出不少险球,他的拼搏精神十分令人感动。

追昔抚今,比起当年的中青队,现在的这批队员真是“青出于蓝胜于蓝”。但是,尽管现在的国奥队是中国足协下功夫最大的一支球队,可惜,他们失去了最好的机会。

旧话重提,是想印证贵报“换掉霍顿”观点的正确,也想说说当时中青队的拼搏精神和正确的战术运用,而更想说的是:中国教练率队也有过战胜韩国队的历史,并不是“20年不敌韩国”!

前八一体工大队大队长贺捷

编后:国奥队失利代表着世纪的失利,但是,中国足球的再一次铩羽,并不仅仅是“霍顿惹的祸”,中国足球要发展,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。为此,本报将开辟版面,欢迎广大球迷来稿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来稿请寄:北京市宣武区永安路106号生活时报体育部收邮编:100050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